IEC SC 8A新能源变换控制技术及标准化研讨会
时间:2022年10月29日9:00-17:00
地点: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
为推动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网联化和低碳化,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低碳、互联、开放和共享,第四届智能电力与互联网能源系统国际会议将于2022年10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诚邀大家参加分论坛——新能源变换控制技术及标准化研讨会。
日期 |
时间 |
会议内容 |
发言人 |
主持人 |
10.29 |
09:00-09:05 |
欢迎致辞 |
耿华(清华大学) |
迟永宁 |
09:05-09:15 |
国标委领导致辞 |
待定 |
||
09:15-09:20 |
IEC SC 8A可再生能源发电建模工作组(WG 8)成立颁牌仪式 |
迟永宁(中国电科院,IEC SC 8A秘书长) |
||
09:20-9:50 |
IEC SC 8A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分委会工作总体及最新进展介绍 |
迟永宁(中国电科院,IEC SC 8A秘书长) |
||
9:50-10:00 |
休息(合影) |
|||
10:00-10:30 |
待定 |
孙华东(国网智研院) |
||
10:30-11:00 |
待定 |
徐政(浙江大学) |
||
11:00-11:30 |
待定 |
陆超(清华大学) |
||
11:30-12:00 |
待定 |
刘辉(冀北电科院) |
||
午餐 |
||||
14:00-14:30 |
待定 |
胡家兵(华中科技大学) |
耿华 |
|
14:30-15:00 |
待定 |
谢小荣(清华大学) |
||
15:00-15:30 |
待定 |
秦晓辉(中国电科院) |
||
15:30-16:00 |
待定 |
张承慧(山东大学) |
||
16:00-16:30 |
待定 |
杜炜(中国海装研究院) |
||
16:30-17:00 |
待定 |
何秀强(ETH) |
||
晚餐 |
专家简介:
耿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IET Fellow,IEC SC 8A WG 8工作组召集人。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智能仿真研究室主任,IEEE PES中国区理事会常务理事,SPIES2022大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新能源系统控制与优化、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海上风电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迟永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三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合格评定局(IEC CAB)成员,国际电工委员会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分委会(TC 8/SC 8A)”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能源委员会委员。从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及并网领域的科研咨询、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工作。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NQI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2018年度“电工行业正泰科技奖”,国际可再生能源并网组织(UVIG)卓越贡献奖。
孙华东,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总经理(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电网技术》副主编、《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重点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电网重大科技与工程等项目,在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分析及控制、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大电网安全稳定性分析等方向取得多项成果并广泛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学协会科技一等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发表论文80余篇。
徐政,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教授、IEEE Fellow。于1983、1986和1993年分别在浙江大学电机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分析、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电力谐波与电能质量等。 出版专著2部、译著12部,2012荣获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社60周年“最具影响力作者”称号;专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获《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2-2016期间电工技术类高被引图书第一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单篇最高SCI引用数超过800次,是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已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15人,其中获博士学位42人、硕士学位73人。 担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3种电工领域学术期刊的编委。
陆超,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控制、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或课题,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个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担任了国内外多份学术期刊执行主编或编委,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刘辉,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风光储并网运行技术国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网冀北电科院副院长,北京市级刘辉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理事、新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从事风电大规模脱网、次同步谐振、无功电压控制、故障穿越、虚拟同步机、柔直与新能源交互影响等领域研究工作。编写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获得专利授权9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2部。近五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4项。
胡家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IEC SC 8A JWG 5工作组召集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集成课题等,曾获电源学会特等奖、电工学会一等奖、IEC 1906奖等。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大规模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与调控、多尺度复杂系统理论等。
谢小荣,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子课题以及多项横向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行业一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与控制、次同步谐振/振荡、柔性输配电系统、广域监测与控制等。
秦晓辉,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碳中和研究中心新型电力系统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IEC SC 8A AHG 3、JWG 5工作组专家成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获得河北省、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技术、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新能源与储能并网运行与控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相关技术研究。
张承慧,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系统优化控制”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新能源系统控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教育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称号。主要从事新能源与储能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2项,实现了重大科技转移转让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动力电池综合测试与智能模拟仪器”项目成果入选基金委“十三五”优秀成果(入选率仅 0.9‰),实现千万元级成果转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
杜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技术负责人,中国海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风电整机技术,风电机组电气系统设计,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风电接入技术研究,风电机组系统控制与优化,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型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研究等。
何秀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自动控制研究所博士后,IEC SC 8A WG 8工作组专家。主要从事未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定义与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标准化仿真建模等工作。在同步稳定方面作出了新颖成果,近期提出了复频率同步的概念,解决了全构网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中相角-幅值耦合的稳定性问题。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C 8A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分委会概况
IEC SC 8A基本情况:
IEC SC
8A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Gri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技术分委会于2013年7月由我国自主提出并发起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总工程师迟永宁担任秘书。SC8A的主要工作范围:与相关TC/SCs合作制定诸如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相关国际标准和技术文件,并从系统层面重点关注TC8工作范围中界定的相关问题。截至2022年4月底,IEC
SC
8A共有23个参与成员国(P成员国)和10个观察成员国(O成员国),并先后成立了五个工作组(WG1、WG2、WG6、WG7、WG8)、一个特别工作组(AHG3)以及两个联合工作组(JWG4、JWG5)。
表1 IEC SC 8A工作组概况
编号 |
名称 |
召集人 |
WG1 |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术语和定义 |
朱凌志 |
WG2 |
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 |
冯双磊 |
AHG3 |
可再生能源并网路线图 |
迟永宁 |
JWG4 |
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并网符合性评价 |
李 庆 |
JWG5 |
风电和光伏发电接入大电网的系统级问题 |
胡家兵 |
WG6 |
可再生能源高压直流并网 |
李琰 |
WG7 |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直流系统及用例 |
朱淼 |
WG8 |
可再生能源发电建模 |
耿华 |
Electronic Submission System (PDF).
Full paper format (Click)